如何選擇合適的輪椅?
選擇輪椅不單是選一張椅子,更是選一種適合使用者活動能力、生活方式及照顧需要的移動方式。市面上有多種不同款式的輪椅,功能各異,價錢差距也大。本文將簡單介紹選購輪椅時應考慮的重點。
一、先了解使用者的需要
在選擇輪椅前,建議先了解以下幾個問題:
- 使用者是否有足夠上肢力量自行推動輪椅?
- 如是,可考慮後輪大輪、可自推的款式。
- 如否,則以照顧者推行為主,可選用較輕便的推行型輪椅。
- 是否長時間坐輪椅?
- 如需長時間使用,需注重座墊舒適度、防褥瘡設計、背部支撐等。
- 有否轉移或照顧上的困難?
- 可考慮帶有可拆腳踏、可翻扶手、傾斜背墊等功能,方便轉移或照護
- 是否需經常外出?交通空間如何?
- 若需經常出門或家居空間狹窄,可選摺疊式、輕巧設計的款式,方便攜帶或放入車尾箱。
二、輪椅的主要種類
類型 |
特點與適用對象 |
自推輪椅 |
後輪較大,使用者可自己推動,適合有一定上肢能力的人士 |
推行輪椅 |
較輕巧,後輪細,需由照顧者推行,適合上肢無力或需要全程照顧者 |
摺疊輪椅 |
可摺式,便於收納及運輸,適合需要經常外出的用家 |
可傾斜/躺平輪椅 |
背部可調節角度,提供更佳舒適度,適合長時間使用或需多角度照護者 |
電動輪椅 |
由電池驅動,操作簡便,適合長距離或戶外活動較多的用家,但價格較高 |
三、尺寸與舒適度
正確的輪椅尺寸對使用者的舒適與安全非常重要。可考慮:
- 座闊:與使用者臀部寬度相約,預留約1吋空間。
- 座深:從臀部至膝窩,預留約1–2吋。
- 座高:腳踏離地高度應使雙腳自然擺放,避免懸空或太低。
- 扶手高度:讓使用者手肘自然放置時呈約90度角。
如未能自行判斷,建議由職業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協助評估。
四、附加功能與配件
視乎使用情況,可選擇以下功能:
- 可拆式腳踏/扶手
- 煞車裝置(使用者或照顧者操控)
- 腰帶、頭靠、背墊等輔助固定裝置
- 雨罩、防滑坐墊、防褥瘡氣墊等配件
五、預算與資助
- 一般手推輪椅約數百至數千港元。
- 電動輪椅則由約$10,000 起。
- 可查詢社會福利署、醫院或社區中心是否提供輪椅借用或資助計劃。
結語
每位使用者的身體狀況與生活模式不同,選擇輪椅時應以「合適」為先,而非單靠價錢或外觀作決定。如有懷疑,應諮詢醫護或復康專業人員意見,以獲得最合適的建議。